北仑,那是一块富有神奇色彩地方。说其神奇,那是因为建区近30年来,发生的变化真能使人感到神奇。
30年前,外界对北仑真是一无所知,就连世居北仑的本地人,绝大部分也不知北仑为何处。北仑,以前只是穿山半岛北面沿海一个高不过海拔20米,面积只有7800平方米的小岛岛名。小岛名不见经传,从无人居住。说其小,小得从无人知其来历,小得连宁波地图上也难觅其踪迹。然而小岛却位居深水岸线的要冲,以至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成的“洋洋东方大港”的港名。公元1984年7月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镇海县建制,以甬江为界,一分为二,设两个市辖区,甬江以北为镇海区,甬江以南为滨海区。后于9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,将滨海区更名为北仑区,区名系袭港名而定。
撤县建区以前,镇海城关为镇海县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大中型企业都建在镇海,北仑的经济极为薄弱,农林渔业为北仑经济的主业,虽有几家工业企业,也多属于小型的加工型企业。由于北仑地处穿山半岛,是宁波市陆域的最东端、陆上交通的末梢,所以农产品的商品率也比较低;又由于地域的原因,农业的复种指数也甚为低下,每到秋收结束,田野一片枯黄,只有晚稻收割后留下的稻根,少有绿色作物,置身田野,会有马致远笔下《天净沙·思秋》里萧瑟、迟慕的感觉。
现时的北仑区政府所在地新碶,原是隶属于大碶区(撤区、扩镇、并乡之前的一级机构、为县派出机构)的一个沿海小乡。建区之初的新碶街上,除了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几家商铺专供生产、生活资料外,很少有商贸交易,只有到了市日(集市日),才能见到来自周边各地的农林渔牧产品交易。到晚上,更是寂寥、冷清,街上商店多数打烊、陆上行人也极为稀少,只有几盏路灯无力的散发着昏黄的光,如临时想去买点东西,也非一件易事。
建区之初,北仑的交通条件很差,自杭州至舟山,途径北仑的“329”国道是北仑与外界保持直通的主要道路,而且也是沙石路面的,只有邬隘有一段约1公里的水泥样板路。除此,全区无象样的公路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有一位年高的祖籍在北仑的台胞回乡来考察投资环境,从小港乘车经高圹到大碶,坑坑洼洼的沙石路颠得那位老先生腰骨痛了好几日,待到晚年重返故里,仍对路况心有余悸。
改革开放的春风,吹醒了沉寂的北仑。转眼间,北仑建区已近30年,再看北仑,除区的名称未变,什么都变了,变得令人惊叹,变得使人爽心悦目。那变,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变,那是聚变,更是一种蜕变。
今日的北仑,已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行政区了,在那陆域面积只有585平方公里的半岛上,建有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两个保税区。2012年,整个北仑区域的财政收入达到了285亿元,比有记载的1986年激增了550多倍,大大超过了一个强县的水平。农业区的属性早就成了历史,成批的土地被开发,在那尚存的为数不多的耕地上,传统农业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。延绵了千百年的海洋捕捞业也因海洋资源的枯竭和沿海岸线、滩涂的开发利用而日渐萎缩。以薪碳林和用材林为主的林业,也被经济林和旅游观赏业所取代。
临江工业的迅猛发展,是助推北仑发生深刻变化的强大动力,工业经济已成为北仑经济的绝对支柱。申洲织造、吉利汽车、海天塑机等一批大型本土企业乘势而上,得到了快速发展。申洲织造更是以其强大的实力,在生产规模和环保质量等方面在全世界纺织行业中雄居霸主地位。优越的港口条件,引来了一大批外地和外商投资企业,其中两个石化企业和一个钢厂的年产值均在百亿以上。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在北仑已形成了一个群体。
昔日糟糕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,新碶、大碶相连的城区道路,根据开发建设需要实现了网格化、宽畅的马路加上中间隔离带及人行道的绿化美化工程,使人感觉特别的舒服。同三高速早已直达三期码头,正在建设中的进港快速道将直达四期码头和梅山保税港区。原来因被山阻隔,自新碶到三山(现改为春晓)要经霞浦、柴桥、紫石、昆亭绕道,现在有两条隧道穿山而过,使新碶至三山的距离拉近了一半。各镇(街道)的多数行政村之间都建了二级或三级公路,即使通往偏僻的村庄,也建有硬化公路。现在,自北仑出区有五条一级以上公路,历史上一直处于半封闭的北仑已与外界融为一体。以北仑港为主体的宁波港2012年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4.53亿吨,在世界五大港口中占有一席。
新碶,正以一个崭新的港城雄姿屹立在祖国的东方,昔日沿海渔村的痕迹已荡然无存。“对外开放的口岸城市”、“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和物流基地”、“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”......,国务院和省政府对宁波的功能定位在北仑变成了现实。整个城区,宽畅、整洁的马路纵横交叉;高楼大厦鳞次栉比;大型商场、高档休闲娱乐场所星罗棋布;体艺中心兼中国女排集训基地更使新兴的港城锦上添花;风格各异的住宅小区、商务大楼在物业人的精心打理下显得整洁有序。到了晚上,霓虹灯通晓达旦,把城区装扮得流光溢彩。
经济的快速发展,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正能量。三等乙级医院、区校共建的大型图书馆等一批社会设施的建成和投入使用,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了优越的条件。2012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7600元,农村居民人均净收入达到了20100元。从综合数据分析,北仑区已提前几年实现了小康社会。
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。北仑正沐浴在改革开放强劲的春风里,北仑的明天定会变得更加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