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们北仑民间,除了春节外,清明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阳这些传统节日也颇受重视,且还有讲究。 清明,民俗强调的是,以“感恩故人、催护新生”为主旨,我们霞浦人习俗重祭祀,尤其以上坟祭祖、做清明羹饭为重,出门在外的游子清明时节多归故里上坟。上坟,主要是一种精神安慰,不仅仅对生者,也是对逝者的缅怀。上坟食品青麻糍必备,麻糍要切成菱形。上坟时,清除杂草,铲新土压坟顶,插上挂有纸球的筱竹梢,以示后代子孙已尽孝祭祖,同时亦寓意祖宗保佑全家平安、兴旺发达。然后,在家里还要做清明羹饭。清明羹饭有鱼、肉、蟹、虾、蛋、鹅肉、蛤皮、豆腐等十二大碗或十六大碗菜,还有酒、麻糍、水果等,点香烛、送纸钱、锡泊,祭祀祖先。
五月初五端午节,本名端五,亦称端阳。过去,我们霞浦在那天,各家门口会插菖蒲及艾草,俗称“蒲剑斩千妖,艾旗招百福”,有的还在艾旗下面挂一个大蒜头。相传这天是爱国诗人、三闾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身亡的日子。为纪念屈原,民间有悬香袋、吃粽子、赛龙舟的习俗。香袋,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馨香溢世;粽子,原为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掉,后演变成为节日食品;划龙舟,则表示竞相营救屈原。
宁波民俗,是日姑娘们,忙于制作虎形、人孩形、鸡心形、粽子形、菱形、绣球形等各种色彩的香袋,内塞棉花掺入香粉,挂在孩童胸前或悬在床帐或摇篮上,谓可驱邪。在我们乡间还有吃“五黄六白”习俗,黄瓜、蛋黄、黄鱼、黄鳝、黄蛤称“五黄”,豆腐、茭白、小白菜、白条鱼、白斩鸡、白切猪肉叫“六白”(各地稍有不同)。端午节各家还裹粽子。粽子主要以四角形的碱水粽为主,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,用老黄箬壳裹扎。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,蘸白糖吃,清香可口。
另外,我们霞浦端午民俗还有挑“端午节”。就是这天女婿备“端午担”,礼送岳父母家。“端午担”,少者四色,多者八色,其中鱼要成双,鹅头颈涂红颜色,路上鹅叫得越响越好,说越叫越发,称“吭吭鹅”。
八月十五中秋节,全国皆然,是个大节,唯宁波兴十六日为中秋,我们霞浦民间亦是。宁波以十六日为中秋的来由,有多种版本。其中一种传说是八月十六为越王勾践母亲的生日。现慈城西南有一古城句章,越王勾践母亲当时长居此地。每到八月十六,越王都会陪母亲过生日。过生日的内容不是大摆酒席,莺歌燕舞,而是越王母亲对儿子的过失先进行教诲,之后母子一同赏月。此事一经传开,当地都把八月十六作为聆听母亲教诲,陪长辈赏月的慈孝日子。直至今日,已近两千年了。据《慈溪县志·岁时记》中记载:“越王母以八月十六生,顾四明以十六日为中秋。”
中秋以吃月饼示团圆,宁波月饼以苔菜、水晶月饼别具风味。我们霞浦在吃月饼的同时,还有吃水拖糕、吃汤果等习俗。
九月初九为重阳节。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利用谐音的国家,九九的谐音为“久久”。这样一来,重阳又有了“长久”、“祈求健康长寿”之意。因此,宁波人在重阳节历来要对那些长寿的老人表示尊重与庆贺。我们霞浦民间在重阳节有给父母送节,即送礼品的习俗,还有吃米馒头、爬山、吃重阳糕等。
|